中国足球名宿、前国脚于海近日在一场青年足球发展论坛上发表讲话,针对国内年轻球员的培养路径提出了强烈建议,他特别点名目前效力于浙江队的18岁新星王钰栋,呼吁他和更多像他一样有潜力的新生代球员,“尽早出国看看”,并且强调“千万不要想着一步登天”,这一发言迅速在足球圈内引发广泛讨论。
于海结合自身职业生涯的经历指出,中国球员尤其是年轻球员,必须走出舒适区,到足球水平更高的环境中接受挑战。“我在荷兰维特斯踢球的时候,深刻体会到欧洲足球环境的竞争性和系统性,那种每天都必须全力以赴的氛围,是国内目前难以比拟的。”于海坦言,年轻球员如果过早满足于国内联赛的待遇和关注,很容易陷入停滞,难以突破成长的天花板。
他特别提到王钰栋,这位年仅18岁就已经在中超赛场崭露头角的前锋,被许多业内人士视为中国足球未来的希望之一,于海表示,“王钰栋很有天赋,但他的成长路径绝不能局限于国内,他需要去欧洲,哪怕是二级联赛,或者荷甲、比甲、葡超这样的平台,去感受真正的竞争,千万不要被国内一时的光环迷惑,想着一步登天。”
于海进一步解释,“一步登天”的心态是年轻球员最大的敌人,很多有潜力的球员在国内踢出一些成绩后,容易产生自满情绪,或者被俱乐部高薪合同“锁死”,失去了进一步向上的动力,而事实上,欧洲足球环境不仅能够提升球员的技战术水平,更能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职业态度。
近年来,中国足坛确实有不少年轻球员尝试留洋,但成功者寥寥,韦世豪、张玉宁等球员都有过海外经历,但最终选择回国发展,于海认为,这一现象背后除了个人能力问题,更重要的可能在于球员和团队在选择留洋时机和目标时缺乏长远规划。“不是所有出国都是成功的,但没有尝试肯定是失败的,我们需要更理性地规划,比如先从中小型联赛起步,逐步适应,而不是一味盯着五大联赛。”
对于王钰栋这样的新星,于海建议,可以借鉴日韩球员的留洋路径。“像孙兴慜、久保建英,他们都是阶梯式成长,先从欧洲二级联赛或者青训体系开始,逐步站稳脚跟,中国球员也需要这样的耐心和步骤。”
国内足球专家对于海的观点大多表示认同,著名评论员马德兴指出,中国球员尤其是年轻一代,缺乏的正是高水平的比赛经验和日常训练质量。“中超联赛虽然投入巨大,但整体节奏和对抗强度与欧洲仍有差距,年轻球员如果不能尽早适应更高水平的竞争,未来在国家队层面也很难有质的提升。”
浙江队主教练乔迪对于海的建议也表示支持,他在接受采访时称,俱乐部不会为年轻球员设置障碍,相反,会全力支持他们到更高平台发展。“王钰栋是一名非常优秀的球员,他的未来应该在欧洲,我们俱乐部会尽力帮助他实现梦想,包括在合同和转会方面提供便利。”
王钰栋本人对此回应称,自己一直有留洋的梦想,并且非常重视于海前辈的建议。“于指导的话对我很有启发,我也知道留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我会认真考虑自己的选择,争取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中国足球近年来已经意识到留洋的重要性,足协也在推动“青年球员留洋计划”,试图通过集体输送的方式让更多年轻球员到欧洲接受锻炼,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计划的效果尚未完全显现,于海认为,除了制度保障,球员自身的意愿和心态更为关键。“再好的计划,如果球员自己不想吃苦、不敢竞争,那也没有用。”
从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来看,于海的建议无疑切中要害,年轻球员是国家队的未来,他们的成长路径直接关系到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只有更多球员敢于走出去,在国际赛场经受锻炼,中国足球才能真正实现崛起。
于海也提醒年轻球员,留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目标是为了提升自己,为国家队做贡献,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要保持谦逊和努力,永远不要忘记自己为什么踢球。”
对于王钰栋和其他年轻球员来说,于海的建议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警示,足球之路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中国足球的未来,需要更多这样的声音和更理性的行动。